1、運力緊張格局難改 集運歐線價格連漲10周
上海航運交易所7月1日公布了最新一期的上海出口集裝箱結算運價指數(SCFIS)。其中,歐洲航線最新報5353.02點,再創年內新高,較前一周上漲12.3%。截至目前,SCFIS歐洲航線已連續10周上漲,累計漲幅高達151%。7月上旬從上海港或青島港出發,運往荷蘭鹿特丹港的40英尺集裝箱現艙報價普遍在8000美元左右(最高接近9000美元),較5月中旬提價約1倍,較去年11月紅海供應鏈危機爆發之前價格提高超過5倍。
來源:上海證券報
2、馬士基首席執行官:紅海航運中斷將持續到今年第三季度
航運巨頭馬士基表示,未來幾個月對航運公司和企業來說將是充滿挑戰的幾個月,因為經由紅海的集裝箱運輸中斷將持續到今第三季度。自去年12月以來,馬士基和其他航運公司已讓船只繞道非洲好望角,以避開胡塞武裝在紅海發動的襲擊。航行時間的延長推高了運費。公司首席執行官Vincent Clerc說:“這種情況持續得越久,我們的成本就會越高。我們現在還不知道到底能收回多少成本,以及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收回成本。我們現在看到的較高費率只是暫時的。”
來源:馬士基
3、海運價格飆升,國際鐵路運輸成新寵!
隨著2024年海運旺季的到來,全球航運市場再次迎來一場價格風暴。自5月起,包括MSC、馬士基、達飛等在內的主要船公司紛紛宣布調整航線費率,漲幅顯著,涉及歐洲、北美、非洲等多個重要貿易區域。在這一背景下,中歐班列因其獨特的運輸優勢,逐漸成為眾多企業的新選擇,國際物流運輸能力正面臨嚴峻考驗。
中國是鐵路大國,鐵路運輸是“一帶一路”和RCEP最重要的貨運方式。“鐵、貨合一”是國際鐵路運輸的關鍵。貨代公司掌握鐵路運輸80%以上的貨主資源,貨代人聯合起來聚貨、配貨、形成網絡,是國際鐵路運輸至關重要的環節。
來源:海運網
4、又又又漲了!船司加征近60條旺季附加費……
當前,紅海局勢依舊越發混亂。近日,胡塞武裝升級了攻擊并提高了準確性,加大了襲擊頻率。如果局勢持續惡化,進一步加劇全球航運供應鏈壓力,風險外溢或將繼續推升運價。
最新消息,28日,胡塞武裝聲稱在地中海和紅海區域對多艘船只進行了一系列襲擊。包括對一艘船只的猛烈攻擊和對一艘馬士基船只的襲擊。
受危機影響,集運市場正面臨前所未有的額外風險和成本挑戰,因此航運公司正在或計劃暫時加征更多的高附加費。
6月27日,馬士基在其官網發布了一份詳盡的加征旺季附加費PSS匯總表。
該報告全面覆蓋了亞太地區、歐洲、印度、中東和非洲以及拉美地區不同始發港和目的港的附加費征收情況。
來源:外航運
5、1-5月我國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突破1.3億標箱 同比增8.8%
26日,國新辦就水運智慧化轉型升級及今年中國航海日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會上,交通運輸部副部長付緒銀提到,今年1—5月份,水路貨運量完成了38.6億噸,同比增長了7%;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突破了1.3億標箱,同比增長8.8%。
來源:船務資訊
1、亞馬遜或計劃未來10年投資超1000億美元建設數據中心
亞馬遜據稱計劃在未來10年投資超過1000億美元建設數據中心。市場研究公司Dell'Oro Group的數據顯示,去年亞馬遜在數據中心資本支出(包括租賃)上的支出已占到總資本支出的一半以上(53%),創下近十年來的新高。
來源:亞馬遜
2、對中國起重機加稅?美國多個港口集體反對
據壹航運最新獲悉:彭博新聞社網站7月1日報道,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佛羅里達州、南卡羅來納州、得克薩斯州和弗吉尼亞州等多地港口上周致函美國貿易代表戴琪,明確表示中國的起重機沒有其他進口替代,并要求取消有關關稅或推遲關稅實施。
據報道,大多數經濟學家同意,關稅起到限制目標商品進口的作用。但美國擬對中國制造的港口起重機加征關稅,將既損害進口,又增加政府、企業和消費者的成本。
報道稱,這是來自美國港口的呼聲,它們呼吁拜登政府重新考慮對中國產港口起重機加征25%關稅的決定。該行業說,這將增加超過1.3億美元的額外成本,讓它們在與加拿大和墨西哥港口競爭時處于劣勢。
來源:壹航運
3、波羅的海干散貨運價指數觸及近兩個月高位
波羅的海干散貨運價指數周一上漲,觸及近兩個月高位,因海岬型船需求強勁。波羅的海干散貨運價指數上漲108點或5.3%,至2158點,創5月9日以來新高。海岬型船運價指數上漲348點或10.1%,報3791點,為3月19日以來最高水平。海岬型船日均獲利上漲2881美元,至31438美元。巴拿馬型船運價指數下滑5點或約0.3%,至1662點。巴拿馬型船日均獲利下跌52美元,至14955美元。超靈便型散貨船運價指數下跌16點或1.2%,報1369點。 來源:金融界
4、聯邦快遞考慮剝離貨運業務
聯邦快遞考慮剝離貨運業務。“聯邦快遞管理層和董事會正在評估聯邦快遞貨運業務在公司投資組合結構中的作用,以及進一步釋放可持續股東價值的潛在措施。”在財報電話會議中,聯邦快遞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Raj Subramaniam 拒絕提供有關評估該部門的更多細節,并稱該過程已經 “順利進行中 ”。2024 財年,聯邦快遞貨運的營收為 91 億美元,營業利潤率為 20%,利潤率遠高于地面包裹業務的 13% 和陷入困境的快遞業務的 1.9%。如果未來出售貨運業務,聯邦快遞將成為一家更純粹的小包裹遞送和物流公司,并效仿其競爭對手 UPS。UPS 在 2021 年以 8 億美元的價格將貨運業務售出,據悉,聯邦快遞貨運業務的出售價格可能會更高一些。 來源:格隆匯
5、MSC的第5架貨機將開始商業運營
7月3日消息,MSC航空貨運公司的第5架全貨機已經降落在意大利米蘭馬爾彭薩機場,這標志著該架貨機將很快開始商業運營。據悉,這架波音777F的注冊號為I-MSCA,主要是通過收購Aliscargo獲得自己的AOC運營,負責運營從西雅圖潘恩機場(PAE)飛往米蘭馬爾彭薩機場(MXP)的航線。 來源:跨境物流百曉生
由于全球供應鏈中斷影響到飛機制造商波音公司,MSC的第4架貨機和第5架貨機交付都被延遲。目前,MSC的波音777貨機機隊總共有5架,其中4架貨機是由阿特拉斯航空公司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