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華社等多家媒體紛紛聚焦“義烏”這座“世界超市”,在當前全球經濟下行、進出口貿易承壓的背景下,義烏仍保持令人驚訝的高速增長:前三季度出口增速達16.1%。10月29日,新華社在《中國經濟樣本觀察·縣域樣本篇丨義烏:“世界超市”何以長紅》這篇報道中提出,保持著強大動能的義烏,因為一刻不停的“改革與創新”,才能應對挑戰逆勢上揚,一次又一次讓“雞毛飛上天”。
多家媒體聚焦“先查驗后裝運”
“我在義烏21年了,看到這里的改革一刻都沒停止過。”浙江盈和國際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長程科源說。
將“港到港”的傳統國際貨運,做成“門到門”的標準化快遞產品——浙江盈和國際物流有限公司近3年業務持續大幅攀升,目前服務2萬多家跨境電商客戶,年組貨量超過1.2萬柜,承運的貿易額增至13億元以上。
程科源告訴記者,企業2022年6月提出了貨柜“先查驗后裝運”訴求。義烏市積極回應,摸索改革,獲批準成立了全國首個數字化監管集拼倉,2023年3月就讓企業享受到了改革紅利,實現資金周轉平均提速10天。
——節選自新華社報道《中國經濟樣本觀察·縣域樣本篇丨義烏:‘世界超市’何以長紅》
義烏市融媒體中心也在10月23日發布的《“試”出新機遇 “改”出新天地》一文中提到,為了解決小商品拼箱出口“痛點”,義烏在全國首創“先查驗后裝運”監管模式,并率先開展改革試點。這是義烏聚焦制度創新,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的一次生動實踐。
10月21日上午,位于義烏鐵路口岸的集拼倉庫內一片忙碌景象。浙江盈和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的一批日用百貨等小商品通過海關查驗后,將被運往寧波舟山港裝船,隨后搭乘美森快船運抵美國洛杉磯。
為了解決小商品拼箱出口“痛點”,義烏在全國首創“先查驗后裝運”監管模式,并率先開展改革試點。在海關支持下,壓縮查驗時間3小時以上,人工成本減少10%。“‘先查驗后裝運’的監管新模式,不但節省了掏箱費用,還降低了延誤船期的風險。”浙江盈和國際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長程科源說。
——節選自義烏發布報道《“試”出新機遇 “改”出新天地》
一次查驗 一次裝箱
那么,到底什么是“先查驗后裝運”的數字化監管集拼倉呢?
數字化監管集拼倉就是倉儲監管同倉一體的運營模式。一直以來,小規模、多品種的小商品拼箱出口,是義烏外貿訂單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拼箱出口的過程中,由于拼箱貨物是將多份報關單貨物裝在同一個集裝箱里,一旦箱中某批貨物需要查驗,同箱的其他貨物需要等該批貨物查驗完畢后才能再次一起裝箱出口。此外,多份報關單貨物組裝在一個集裝箱內,掏箱難、查驗找貨難、重新裝運難等問題也隨之而來。
為了讓“小、散、雜、頻”的貨物更快出口,成本更低,解決拼箱出口貨物“一單抽查、整柜滯留”的痛點,義烏海關在接受盈和國際物流等多家企業訴求之后,成立專班小組謀劃推動,多次實地考察調研,組織會議,梳理流程。最終海關總署決定在義烏率先開展“先查驗后裝運”監管模式改革試點。盈和國際物流有幸成為首批試點企業之一。
“先查驗后裝運”,實際上是研究如何將海關監管“順勢”嵌入出口物流動線中,實現科學高效的課題。新模式下,出口小商品以散貨方式進入“集拼倉”,企業可根據船期、目的地靈活配箱,不同貨主對貨物獨立申報,海關以報關單為單元進行查驗,被布控查驗的報關單貨物單獨完成查驗。“查驗”與“放行”并聯作業,同一集裝箱內的其他放行貨物同時裝運,互不影響。
讓創新成為企業發展源動力
成立9年以來,盈和國際物流一直秉承著“誠信、感恩、責任、創新、客戶至上、團結協作”的企業價值觀,在實踐中不斷創新產品模式,為了“讓世界愛上中國物流”這一企業使命,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向前邁進。隨著貿易規則重塑,貿易結構改變,貿易數字化線上化、訂單碎片化去中間化、購物高頻化成為趨勢,盈和也在不停“迎合”著市場改變,優化產品線結構,提升客戶服務體驗。深耕行業多年,盈和已具備獨立為跨境電商賣家提供集上門攬收、頭程運輸、海外清關、碼頭提柜、中轉操作、海外倉儲、尾程派送為一體的一站式跨境物流服務的能力。盈和承諾”絕不高收低走、絕無違規操作、絕不責任推諉“,秉承誠信第一、安全第一、服務第一的”三個一”原則為客戶的產品安全保駕護航。
盈和始終專注于科技與創新,本著客戶至上的原則自研物流系統,實現自主下單、線上預報、軌跡跟蹤、賬單查詢、API對接為一體,讓跨境物流真正做到簡單便捷和準確透明。開創倉儲、監管為一體的數字化監管集拼倉模式,先查驗后裝箱,實現一票查驗、一次裝卸,為客戶提供高效、專業、安全的跨境電商物流服務,助力中國品牌走向世界,讓世界看見”中國制造“的力量和速度。